企业的采购不仅采购数量多,采购市场范围宽,而且对采购活动要求特别严格。需要对全厂的需求品种、需求量、需求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,要对国内国外众多的供应厂商进行分析研究,还要对采购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操作,才能完成好采购任务、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的适时适量供应。
在企业采购管理领域,有一个著名的五阶模型,它把采购分为五个发展阶段:供料、价格、总成本、需求管理和全面增值。
供料就是确保有料。
在这一阶段,采购的角色是采购员、计划员,做的是典型的文秘工作。
例如初创伊始的高科技公司,工程师确定好要求,采购员下单、跟单、收料、付款。再如一些小公司,采购量小,谈判余地小,采购能确保按时供料就不错了。
采购也谈价,但对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。原因是多方面的,例如内部客户实力太强,定规格、找供应商、谈价钱,都是工程师说了算;公司太小,分工不细,采购只是细微末节的支持功能;供方市场,市场透明度很高,没什么谈价的余地等。内部客户、供方市场的强势,加上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、地位太低,注定采购是粗放经营,其价值也只能是确保有料了。
在这一阶段,采购的角色转为谈判员,节支是采购的主要指标(但这并不意味着交货率、质量就不重要,这些指标都是必须的)。
与供料阶段相比,处于价格阶段的公司系统地跟踪、比较价格,统计采购节支。比价主要有两种方式:跟市场价比,即与主要的价格指数比,例如美国的生产价格指数(Producer Price Index;PPI);跟历史采购价比,就是统计采购价差(Purchase Price Variance;PPV)。
在规模大、建制完全的西方公司,这两套系统大都挺复杂(但并不一定完善),是衡量采购部门的主要标准。
复杂到什么程度?
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(CAPS Research)在全球召开数轮圆桌会议,与会者大都是财富500强的首席采购官、副总裁、高级总监,主题就是如何统计节支(注意不是如何去节支)。
在公司内部,标准价如何定,实际采购价如何跟踪,采购价差预测怎么做,往往让采购和财会人员大伤脑筋。采购体系、流程、政策方面的官僚机制,很多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构建。
在实际操作中,有些大公司利用规模优势,系统地取得最佳采购价,甚至帮别的公司采购,使采购成为公司的盈利中心。例如惠普采购有些产品,加价卖给自己的供应商,然后集成到最终产品中又卖给惠普,原因就是惠普能取得更好的价格。IBM也有类似的做法。
注册职业采购经理CPPM认证项目是美国采购协会(APS)为提升个人和团体采购技能而设的一种认证项目。该项目致力于提高采购技能,增加采购知识,以达到国际采购水平。《注册号为劳引字[2005]001 号》注册职业采购经理CPPM证书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统一管理体系,是目前唯一获得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(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)批准注册的采购职业资格证书。其课程体系完善、全面、系统、实战,解决一切采购痛点,强大的师资队伍:APS授权讲师,及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级采购管理人员联袂执教
采购师考试培训认证隶属于北京众智汇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44541号-5
Copyright 1998 - 2025 Tencent. All Rights Reserved